|
信不信,你手機里的表情包也能辦展覽?1976年,克林頓·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出版了《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在這本書中,有個詞被用來描述“人類社會文化進化的基本單位”,而這個詞就是我們每天都會見到的“迷因”(Meme)。 雖然最初迷因只是一個生物學上作為描述遺傳因子基因的術語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但是如同人類學名詞內卷一樣,迷因的含義在不斷地擴大。在當代的社會語境中,迷因更多地是指代“在諸如語言、觀念、思想、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 而在互聯網時代,迷因所包含的范圍就更廣了。它可以是你嘴里常說的那個哏,也可以是你手機里的那些表情包,因為互聯網無邊無際,一句話或一張照片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應用廣泛的符號,流傳開來,延續下去,家人們,我說得對嗎? 越來越多的迷因出現,不知不覺也形成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文化勢力。最近,世界上第一家迷因“博物館設計”在香港K11開幕,引領人們一起探索迷因的世界。 ![]() ![]() 細究下來,這是一場冠著“博物館”名號的展覽。這場展覽由K11與迷因分享網站9GAG合作推出,以線上連通線下的方式,展示過去和現在深藏在幽默文化基因里的創意。 ![]() ![]() ![]() 對的呢,我們可以在這場展覽里見到很多“老熟人”了。超過100條不同的迷因出現在這場展覽里,游客們首先可以在“時光隧道”里打卡,欣賞24張橫跨60年代至今日的經典迷因圖,了解迷因的變化與發展。在Beyond the Meme板塊里,策展團隊為游客準備了最新的4D互動體驗,從視覺及嗅覺的維度沖擊參觀者的感官,利用AR技術將我們經常見到的“黑人問號”迷因活靈活現地展現。 展覽最大的亮點應該是這幅集合過百爆紅網絡Meme的NFT數碼藝術畫,這幅作品剛剛以9個以太幣的價格成交,不多,大概也就是十幾萬人民幣的價格。 ![]() 這幅NFT作品包含了逾百經典迷因形象,除了在西方大受歡迎的“姚明笑臉”、“哭泣貓咪”、“柯基臉”之外,也有深受大陸網民喜愛的“我全部都要”(鰲拜)、悲傷貓、黑人抬棺等等,可以說是集迷因之大成。 當然,這場展覽里的不少迷因主角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紛紛為展覽點贊。比如作為“失望的粉絲”代言人的Sarim Akhtar,他就很高興他能出現在這場迷因展覽當中。 ![]() 相關的體驗也是圍繞著迷因展開的,你可以在現場打卡,利用Snapio即時影像將自己變成迷因,自制表情包;也可以選擇你最愛的迷因,個性化定制獨特的文身水印,融入迷因的世界。還可以抽彩蛋,獲取實體迷因卡片。 ![]() ![]() 至于為什么要策劃一場這樣的展覽,K11認為迷因其實是文化基因的共鳴,“迷因不僅僅是笑話,而是我們作為一個社區,如何自嘲、慶祝和諷刺時事,這就是互聯網文化! 我其實還挺同意K11的觀點,現在的迷因圖都特別有趣,有時不知道咋說時,常常用一張迷因圖來表達心情。順便問問,你最喜歡用的迷因表情包是哪一個? |